第一本「全方位」探索內向性格的專書
內向性格測驗 ✕ 個性之謎的腦科學解釋 ✕ 內向者的社交策略
CNN、富比士、BookAuthority書評網站
共同推薦
  【i 人的心聲】
  ●我喜歡人,只是不喜歡人多的場合。
  ●我不是疏離,只是不習慣主動和不熟的人說話。
  ●我說的不多,但專注聆聽。
  ●我樂於分享,但需要時間多想想,再提出想法。
  ●我不是猶豫不決,只是希望全盤了解後再決定。
  ●我不是孤僻不邀請別人來家裡,只是不想回到家還要社交。
  ******
  內向是一種內在氣質,不必強迫改變。
  你可以學習運用這項獨特的特質,
  不需要對抗它。
  ******
  《內向心理學》是第一本全方位探討內向性格的專書,蘭妮博士以精神分析的專業,致力探索內向性格的議題,以諮商對象、自己與外向性格丈夫的相處當作範例,多面向研究內向性格者在外向性格社會中的生存模式與發展優勢,並將這些研究成果用來協助個人自我發展,或協助企業、大學等團體培訓員工。
  在這本書裡,蘭妮博士想告訴你的是:
  【你沒有問題,只是內向而已】
  科學研究發現,性格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大腦,
  由不同的神經傳導路徑所支配:
  ●性格外向者的大腦,
  由較短而迅速的「多巴胺」神經傳導路徑支配,
  所以他們習慣向外蒐集資訊,內在活動較少。
  ●性格內向者的大腦,
  由既長又慢的「乙醯膽鹼」神經傳導路徑支配,
  內在活動和思考較多,耗費的時間也比較長,
  因此內向者容易累、需要個人空間與充裕的時間。
  外向者就像燈塔,將光芒射向四方;
  內向者比較像燈籠,在自己的內部發光。
  【內向者的特質,是醞釀優勢的養分】
  在很多人眼中,大部分內向者具有以下的特質。
  如果進一步了解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
  這些特質正是醞釀內向者優勢的養分:
  ●語帶保留,表達意見時過於委婉
  ==>內向者思慮周密,需要時間醞釀和整理自己的觀點。
  ●討論時不擅長掌握有力觀點
  ==>內向者傾向雙贏,習慣多詢問、少批評,
  希望能多了解所有的觀點。
  ●不喜歡展現自己
  ==>內向者希望保持個人的空間,防止精力過度消耗。
  ●動作慢,似乎不夠積極
  ==>內向者希望全面評估後,再採取行動。
  只要內向者能掌握與眾不同的優勢,就能發揮自己的潛力。
  例如,很多專業工作者或顧問都是性格內向者。
  他們在外向世界中悄聲潛水,從內在發出光芒,默默發揮影響力。
  【不一樣的優勢,不同的發光方式】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全方位探討內向性格:
  Part I:解開內向與外向之謎的腦科學解釋
  Part II:剖析內向者在工作、社交、婚姻、教養中的難題
  Part III:活用「內向者求生術」
  這些章節不但全方位探討內向性格,
  更提供具體方法,讓內向者更自在的向外探索:
  ●因地制宜的7個社交策略
  ●陷入交談困境的7個補救策略
  ●談話少但交流更多的9個方法
  ●減少壓力的5個步驟
  ●婉拒他人干擾的9個策略
  ●創造個人界線的5個建議
  ●經營婚姻關係的5大提示
  ●陪伴孩子發揮才能的8個建議
  ●面對外向世界的7個策略
  附錄的「性格內向者的專屬工具包」,
  幫助你快速回顧全書重點,
  掌握面對外向世界的求生術。
  【確立屬於自己的內向者座標】
  這本書能幫助你為自己定位,設定個人的界線與節奏:
  1.判斷自己或他人是否為內向性格者
  2.學會理解與欣賞內向性格的優點
  3.提供具體步驟,培養內向者的優勢
  4.增強信心,打破常規,創造美好生活
  5.設定界線與步調,展現自己的價值
  6.在不感到過分曝光的情況下,展現自己的價值
  只要了解如何放鬆身心、管理自己的精力、設定「個人的界線、個人的節奏、個人優先事項」,學會在婚姻關係、親子教養、人際關係、工作職場上敞開心門,就能在外向海洋中發揮內向的優勢。
  【這些知名人士,都是性格內向者】
  心理學家阿德勒
  發明家愛迪生
  偵探小說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導演希區考克
  演員基努・李維、茱莉亞・羅勃茲
  《BJ單身日記》的布莉姬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女主角
  《小熊維尼》的小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