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巷現代主義01]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冷氣、廁所、咖啡廳。
「地點、地點、地點。」
─唐納‧川普 美國地產大亨
「搬家、搬家、搬家。」
─東方的孟媽媽
接近中午左右,在代官山的丘陵街巷裡。上上下下穿巷過巷、每個角落都好乾淨,好多白色。有探險感,好像你可以發現很多小地方。但是就算神祕、探險,太陽大了,這個叢林也隨時可以吹到冷氣或喝到咖啡。
自從當了失去耐心的父母後,我在街上就常看到失去耐心的父母。每次看到在百貨公司被拖著走或路上被威脅教訓的、眼淚鼻涕的、還是個幼稚的妳自己要生的小孩,心裡就很難過。
日本人在外非常要面子,在公開場合很少見跟小孩吵架的,但肩頸僵硬應該是她們的流行病。跟紐約客直視鏡頭的熱情性格不同,我在東京拍了好幾個目光直視前方、假裝我沒在拍她的媽媽之後,我發現日本人在家門外的拘謹性格,讓我的記錄充滿了日常生活戲劇感。她們經過我,我拍拍拍,在餘光裡還有我的距離裡,她們保持一樣的經過姿態。直到後腦勺看不見我,才不假裝走路的繼續在巷子裡走路下去。
在代官山的路上,有三種人,約會的年輕朋友,快樂的幸福家庭跟我們這對不負責任放下孩子出來玩的夫婦。我想過了,為了可以在街上好好相處,我就把安妮當成新朋友,以後常找她喝咖啡。
美國的地產大亨唐納‧川普說:「地點是最重要的考量。」為了加重語氣還說了三次。東方的孟媽媽也同樣認為這是重點。就像大師所說的,帶小孩出門,路線的規劃十分重要,「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冷氣、廁所、咖啡廳。這些Location最好在有需求的時候不會很遠。 「Location」要兼顧客觀跟心理兩個要素。在都市旅遊的「Location」,要規劃的要素大概是這樣,吃、喝、買衣服、買家裡小物跟怕機票划不來,拖著疲憊的身心逛街走路。為了自由的享受,先圈出對的區域就不用太擔心細節了。
代官山、涉谷、原宿都是簡單可靠的路線,也不需要先上網查資訊,讓旅遊失去驚喜感。
客觀條件確定了,就再照顧好心理的層面。小孩會無聊都是因為你沒考慮他的心理需求,那帶來的就是你必須一直花精神應付他帶來的壓力,壓力大了、久了你們之間就會產生口角跟不愉快了。所以讓自己有個潛意識,大概分割好,逛店,走街,跟休息喝飲料或吃飯的時間間隔。讓間隔變小然後穩定重複規律的執行。讓自己跟小孩都不會在精神上過於疲勞。
孟媽媽對鄰居的觀點讓都市旅遊也有實際的用處,就是在街巷裡有「國際鄰居」可以參考觀摩不一樣的生活,然後回家試試。東京充滿細節跟卡通般的創意美學思考,不管是時尚、飲食空間,或走路時經過的民房、街景,讓大人或小孩都有在遊樂園裡面的感覺。也要記得不要一直抓著一張地圖,要享受隨機的驚喜。走哪都好,走錯都好,帶著飯店的名片,計程車給司機看一眼就回去了。這種驚喜特別適合小孩子容易沒耐性的特性。
旅行不是暫時逃避生活,而是帶著他們一起過更美好的國際生活。
[ 後巷現代主義03]「酷」的後面有個「潮」前面有個「嘻」
「每一梯都要活出夢想。」
─詹姆斯‧狄恩 西方酷學大師
「………………………」
─金城武 東方酷學大師
在「酷」的後面有個「潮」前面有個「嘻」。這三個代表年輕人的世代簡單的說就是越來越貴。在我趴趴走的時代,「酷」是唯一的生存法則。
「酷」其實很辛苦,要能夠隱藏很多的情感、對所有事都不能拖泥帶水、做決定的時候安靜快速從來沒有疑問、臉部表情盡量單純。在時尚的部分有些流行,但主要是在人本身的性格氣氛上。
「潮」就比較貴一點,。和「嘻」「酷」不同的地方在於,潮就比較兼顧時尚,心裡面的氣氛照走,但是這次比較尊重品牌。第一次到東京就是為了裏原宿的「潮」證明自己不會跟「酷」一起被淘汰。好多年來,裏原宿的巷子裡的潮人好像沒有新的,這次感覺在巷子裡的大家都一起長大、生小孩了。我跟Vivian兩個人牽著手走著,沒有推著小孩,倒像是「嘻」皮了。
商業鉅子、品牌大師史夫‧賈伯斯說:「設計一個有小孩的美好週末有三個層面,除了看起來美不美、感覺起來好不好之外,還有出來逛街的時候跟都市配合得好不好。」都市生活會產生很多需求,如果要經營好自己的組織,那就必須能跟都市的市場需求對應融合。
別人看你們穿得美,你們一定可以感覺出來。都市是一個空間,許多人在這個空間裡互相感應,每個周末需要出來收集正面的美好感覺,這是中國人說的「氣」,有助於下周五天忙碌生活的消耗使用。
路線方面,推著小孩在巷道裡走,要特別注意連續性和間斷性。選擇較裡面的巷子,不用一直回頭看車或因為常有階梯和高低路面要間段散步的心情。在持續、舒適的散步過程裡,是夫妻很好的溝通時間,跟交往的時候一樣分享對世界的看法。
「潮」的穿著比較走內心戲,主要是先設定自己的角色、性格。在乎對品牌的尊重跟細節的搭配,從質料、風格、到衣物的保養都要感覺到用心。「潮」會在現代的流行剪裁上帶入其他時代的元素像是花樣、圖案和款式,所以在自己的角色設計跟表現上有很大的空間,也考驗你的文化認知和層次。
之前從「裏原宿」搬回了一張用厚紙箱做成的長椅,後來因為台灣的潮濕天氣而壞了。也有從峇巴里島搬回一個不大不小的水晶燈和染黑竹片一長條一長條並列串成的地墊,後來燈的電壓不合,竹片地墊跟大理石地板產生了飛毯的效果,差點在客廳一次驚人的滑行過程裡讓安妮失去母親。從紐約、倫敦、上海、北京各種都市搬回來的東西也沒用得厲害。
喜歡買當地文化的生活物品,其實也不是為了品質或設計。而是在那裡的時候被巷子裡日常的生活文化感染。
覺得生活有許多的方式可以參考,也有許多國際生活的思考模式可以用來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
最近幾年比較用買衣服來代替,因為一定要親手帶東西回來才有獨立文化的感覺。最後一次在倫敦跟Vivian頂著好幾個箱子坐地鐵去機場,外國人用同情的眼光表現出對中國夫婦辛苦生活的憐憫。也因為我過於疲累的艱毅表情,他們也覺得或許我的年紀不太適合再把自己當作大學生了。
[ 現實是存在的主義 02] 愛是很恐怖的東西,幸福是沒有回頭路的。
「愛像什麼,愛像星期天的早晨。」
─劉文正 亞洲男性形象標竿
設計師從來就沒有星期天的早晨,或任何早晨。我們都在看到太陽邊邊的時候趕快睡覺。後來我才感覺到,當一個設計師真的很傷身體。安妮住在我們家之後,我和Vivian的人生多出了早晨這段時光。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新鮮,我們會做早餐、煎蛋、煮咖啡,久了發現吃完才十點半,原來早起會得到很長的一天。後來開始練習白天做設計師,我至少花了半年才能在白天專心想東西。早起有個副作用,就是會早睡。以前很習慣晚上會跟朋友在一杯酒面前集合,一起很有經驗的說一些很厲害的話,然後吹牛一下,突然會想起個大師級的然後再吹牛一下然後循環。
後來我的大師朋友們漸漸的淘汰了我,因為我坐在那看起來很睏,也產生頭腦慢跟不上話題的癥兆。
星期天的早上對設計師來說是為愛而產生的,愛交女朋友、愛跟女朋友結婚、愛聽老婆的話生個小孩、愛星期天早起的安妮。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米爾頓‧傅利曼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
針對從個人自由主義到產生家庭的過程結構和規劃、經營,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米爾頓‧傅利曼認為,有孩子的加入可以建立家庭的新經濟模式,減緩成人過於消費未來、造成人生的過度膨脹。
在許多大恐慌的例子裡,許多的人生發展減緩,都來自對於人生產生家庭結構的改變有不成熟的思考與判斷。人生及個人,在一定時間的發展之下,對應整個世界都要在結構上擴張。不然都將因為過於單純和脆弱的結構,在世代的競爭條件下產生自然淘汰。產生較大的結構當然會需要適應的過程,在經營的思考跟實際執行上也會較為複雜。但是以長遠來看,個人封鎖式的人生規畫,在短期或許能有自由和單純的快樂,但是進口遠大於出口,在長時間的邏輯裡,因為週遭其他個人環境的集體改變,容易造成生活豐富性與發展性的大蕭條。
我最近幾年盡可能的散佈結婚真好,有小孩讓生活充滿了天真美麗的訊息。慢慢的,朋友開始生小孩了,我的安妮也快五歲了。當爸爸有很多形象上的經營是會佔去時間的:
「陪家人」的意思是「沒事也要在家跟Vivian、安妮瞎混說幼稚話傻笑。」
「跟小孩相處」的意思是「週末帶Vivian、安妮出去瞎混說幼稚話傻笑。」
一開始總想著我一秒幾十萬上下,這樣會不會太浪費時間,男人應該出去社交圈做點正事。但是~
愛是很恐怖的東西,幸福是沒有回頭路的。
很久以後有個週末,我出去社交談正事,發現我一個晚上也都在瞎混說幼稚話傻笑。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想早點回家。現在希望朋友趕快生了,就可以出來一夥人都湊在小孩適合的地方,媽媽跟媽媽、爸爸跟爸爸、小孩跟小孩瞎混說幼稚話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