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二〇一九年,我為了追尋對自然的渴求前往紐西蘭打工渡假。期間我做過各式各樣的農牧場工作,以了解人與自然共生的現況與發展。其中最讓我衝擊的,是在奶牛場工作的三個月。我不禁想像,若生為一隻牛,我怎麼看待人類以及這些在我身上與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我是不是也有家人與朋友、是不是也會笑鬧生氣、是不是也有思想與信仰、是不是也有夢想,與心底裡最珍惜的事物。如果有所選擇,我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牛、渡過什麼樣的生命呢?這些關於牛的所思所想,不斷在我腦海中縈繞,陪伴著我渡過體力與心力都十分消耗的牧場工作。我曾想過逃開,但渴望探究何為真實的欲望讓我留了下來。願以這雙眼睛、這雙手去記錄牠們真正經歷了什麼。
與我們一樣,聰明、善良、有靈性的牠們。
與我們一樣在現實中掙扎著。
這是,屬於牠們的故事。
【推薦序】
如魔法般讓牛飛行——探究奶牛的內心世界
文/林大利 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沒水喝不會去喝牛奶啊?」
「農家的常識不是社會的常識!」
這是知名漫畫家荒川弘老師的在《百姓貴族》和《銀之匙》的至理名言,「百姓(ひゃくしょう)」在日文中的意思是「農民」,包括從事農林漁牧等第一級產業的工作者。《瑪那》的故事,讓我想起這一系列的漫畫書,也讓我想起另一本曾令學校森林系風靡的小說《那呀那呀 神去村》。
以第一級產業為故事主軸的故事,都會存在龐大的理性與感性衝突:無論森林裡的樹木也好、農場裡的家禽家畜也好,從極端理性的產業角度來看,這些活生生的生物,都是用來生產木材、以及蛋奶肉等蛋白質的工具。這也是業界的現實。
面對長期照顧的馬、牛、雞、豬等家畜,即便都明白照顧動物的最終目標是「蛋白質」,但是,與這些動物長期相處之下所產生的情感,可能與寵物無異。然而,在畜產業眼中,把「牲畜」當成「寵物」是很危險的事情,會嚴重影響產業的發展。畜產業工作者從牲畜出生開始照護,餵養長大,最後一件事卻是「(有時候親自)宰殺」,這是相當大的歷程衝突。對於我這樣的森林人來說,是比較少有的體會,我們面對種樹與砍樹,比較不會面對如此大的掙扎。無論我們面對的是「寵物」、「牲畜」或是「作物」,我們都應該要「負責」。所謂的「負責」,是都有我們無限的照顧、妥善的處理、以及珍惜的善用。不要棄養寵物、不要虐待動物、不要糟蹋食物。
從第一級產業、技職教育、一般教育,我覺得隱約看見自己些許的身影。就讀農學院森林系這件事情,也略包含了這三個元素在裡面。第一級產業一直是全世界生存的重要基礎,然而,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與輕視的一群。
大學或高中的每項學科,說穿了都是從事每一件事情,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經驗」與「技術」。但是,就臺灣的教育現況,明顯對「知識」趨之若騖,但是對相對珍貴難得的「經驗」與「技術」卻逐漸流失。我這種農學院畢業的學生,掛著「農學士」的文憑,但是我們種的樹可能沒有巡山員種的粗、種的米沒有稻農種的香、養的豬沒有豬農養的肥。雖然我們有實習課程,但是仍然只是「體驗」,稱不上是「實習」,如果「實務經驗」是如此容易在一兩星期內累積,那還真是對不起第一級產業工作者粗糙的手掌。
認識陌生的產業,同時也開拓了自己不夠開闊的眼界。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妄下論斷。因此,還需要更積極的開拓自己的視野、去認識這個世界。也才會逐漸發現:原來每一項職業與產業,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都有需要堅持才能突破的瓶頸。這與冷門或熱門無關、與能否賺大錢無關、只要人類社會需要這個產業,也必須尊重他們的存在,至少知道他人的辛苦之處。
由於長期從事科學工作,我不知不覺成為一位極端理性的人。雖然如此,在自然生態保育這個領域,多數人是因為感性而入坑,連我自己也不例外。例如我從賞鳥開始,而其他人可能喜歡觀察不同的生物,也許是蟲魚鳥獸、或是花草樹木,亦或整個大自然的全景。而為了守護自然萬物的美好,而投入自然保育工作。在自然保育的全球學術圈,我們普遍認為女性科學家的表現比男性科學家傑出,例如珍‧古德女士(Dame Jane Goodall)、瑞秋‧卡森女士(Rachel Carson)。可能的原因在於,通常女性比男性會投入更多的愛與感性給大自然或生物多樣性,這些付出就反映在她們傑出的成就上。
《瑪那》的作者小一,是筆者在自然生態圈認識的眾多人當中,極度感性浪漫的人,說是無人能出其右也不為過。作者對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與熱忱,且具有超出常人敏銳細膩的觀察力;其寫作與行動力才華非常傑出,能在自然觀察的同時帶出深厚的感觸,並且能嚴以律己的方式落實各種對於環境友善的行動與自律。她的網站「One by Earth/地球之一」完全嶄露了對大自然的熱情與穩定持續進步的寫作能力。這些都是熱情與毅力的具體展現。在工作的同時她也積極學習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知識,時常和筆者討論自然保育與環境保護的相關議題,嘗試將科學知識與自己對自然的熱愛結合。
如各位讀者所見,把一位極度感性浪漫的人,放在極端現實的畜牧業職場環境,那會是何等巨大的衝擊?然而,作者非但沒有逃避,反而勇敢地跳進這個現實世界裡,親身體驗畜牧業中的各種面貌。同時,她也沒有以個人的喜好與經驗去解讀眼前所見的一切,主動到大學學習相關課程與新知,去深入瞭解這些現實的經營管理作為所為何來、有沒有哪些能改善、更增進動物福祉的地方?
作者小一透過獨到的見識與解讀,揉合了理性的現實與感性的情感,完成了《瑪那》這本小說。願意勇敢面對自己的短處,如勇者般展開旅程、探索未知,前往魔王城的深處,最後帶給大家一本傑出的作品。這樣的勇氣恐怕只有在她身上才找得到,如魔法般讓牛飛行,帶領讀者探究奶牛的內心世界。我也相信,一定有更多深刻的體驗還留在她的記憶裡,難以完全用一份作品表達。因此,我鼓勵讀者更積極的探索陌生的領域,親自體驗與經歷,才是最獨家也無可取代的資產。畢竟,探究魔法的過程,才是最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