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  凝視與行動          
1    凝視與行動
引言                
舒茨的現象學社會學        
利科的實踐理性批判       
利科的「行動猶如文本」論     
社會學的符號學系統      
加芬克爾和帕森斯的行動論     
凝視的時間結構:帕森斯—加芬克爾二重性  
社會行動的棲所         
結論           
2 底蘊
緒論           
語言:索緒爾的意義網絡     
先訂的和諧:布迪厄的世局、慣性和實踐  
二維的世界:語言和世局     
慣性的座落(一):布迪厄、帕森斯和加芬克爾 
慣性的座落(二):布迪厄、列維—斯特勞斯和索緒爾  
結論:索緒爾—加芬克爾—布迪厄的世界   
3    二律背反
 前言:韋伯的社會學進路        
韋伯的最後設想(一):理性、價值、利益、資本、行動 
韋伯的最後設想(二):社會關係如何得以穩定?  
韋伯的最後設想(三):先訂和諧、利益圖型、參考圖型 
韋伯的最後設想(四):割據圖型、二律背反   
聯手行動的符號學方程式、社會學凝視的時間結構  
結論         
4    因果結構
導論         
加芬克爾問題系、加芬克爾交代者、交代行動、實踐理性 
加芬克爾實在、涂爾幹實在、科勞奴斯、涂爾幹表面 
士多噶設想、士多噶—涂爾幹設想、行動—事件結構 
結論         
第二部份  從行動到社會世界
5 從行動到社會世界:一個理論綜合
行動及其歷程                  
舒茨的傳人:加芬克爾和伯格      
伯格的象徵全域        
伯格的制度、舒茨的類型化、韋伯的秩序  
湯馬斯的處境之定義、斯維爾的結構、伯格的客觀實在 
歷時性與共時性、行動歷程與社會結構    
象徵全域、玄思時間、社會學的羅倫茲變換            
小科勞奴斯與玄思時間、宇宙與遙處    
我們大理論的全貌      
6    行動歷程的歷時性與社會結構的共時性
索緒爾和斯維爾的分歧:一片時間或一塊時間   
斯維爾的設想:事件的本質、實踐的斷裂與結構的轉型 
我們的設想:歷時性與共時性、行動歷程與社會結構 
社會結構的秘密:湯馬斯的處境之定義、斯維爾的結構、吉登斯的結構二重性      
結論         
7   社會世界裡的行動歷程和象徵全域
引言         
初民的社會世界:凡俗時間和凡俗活動、神聖時間和原型重複       
古代以色列人的社會世界:線性時間和子民之苦難、神顯時間和耶和華之怒      
現代人的社會世界:歷史主義時間和自由之風險、超人時間和巴烏絲亞主義     
反巴烏絲亞主義及其可能性的保證:遙處和永遠將來性 
結論              
8 社會結構的條件性:下一個理論任務 
引言         
社會結構及其實證性            
帶著有條件實證性的社會結構:象徵行動中的結構和反結構 
帶著有條件自主性的社會結構:象徵行動中的集體表象 
結語          
結論      社會世界的構成和社會學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