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然可以被估價,
復育創生會是一門好生意!
從商業邏輯談自然保育,
將無價的自然價值量化,轉為保護自然的經濟動力。
★哥倫比亞透過碳權交易,獲取用於復育濕地並改善當地居民生計的資金。
★100隻鯊魚作為食物出售約1萬美元,但若用於生態旅遊,每年可創造約17.9萬美元的收入
★復育蜂群的授粉效益每年為美國帶來高達440億美元的農產值
★再生農業不僅有助於生態系恢復,還能顯著提高產量
★倫敦綠地提供了運動空間,每年幫助居民省下9.5億英鎊的醫藥費
★馬尼拉和邁阿密等城市復育紅樹林帶來的防洪效益高達650億美元
自然資本,即人類從生態系統服務中獲得的價值,
和金融、人力與社會資本同等重要,
是一種存量與流量兼備、讓人類社會和經濟得以永續發展的重要資產。
我們離不開自然提供的物質資源,像是食物、燃料和木材;
也離不開生態系的調節和支持服務,像是授粉、碳儲存和防洪。
因此,保護和恢復自然,既是道德層面的正確之舉,更符合經濟利益。
闡明自然資本在經濟架構中的核心地位,
將物種再生置於經濟思維和實踐的關鍵,
建立自然資本市場,打造自然正成長的經濟模式,
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為自然留出空間,
實現地球再生的同時,復甦經濟與社會。
哥倫比亞的濕地、斐濟的珊瑚礁、歐美再生農業、新加坡綠色城市、犀牛債券、森林韌性債券……
本書融合經濟學、環境學和政策研究等多元視角,
從碳市場、生態旅遊、自然共好農業、城市綠化、
科技與金融創新如何為自然保育注入經濟動力等實例切入,
說明如何善用自然非凡的力量,
穩定氣候與恢復生態多樣性,並兼顧經濟與社區發展。
除了展示投資生態系為何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商業選擇,
更證明一種源於自然、融入自然的更好生活方式是可能的,
不是在某個遙遠的未來,而是此刻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