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爸爸為女兒寫的教養日記,帶每個父母看懂孩子的0到3歲!
  從出生到第一千天,除了學會走路和說話,還有什麼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
  
  本書作者費尼霍夫是位發展心理學家,當他的女兒“雅典娜”還在媽媽肚子裡時,他就開始記錄小寶貝的一切,以科學研究當驗證,告訴父母親們絕對不能錯過三歲前的黃金學習關鍵。
爸媽一定要知道:「三歲前最重要的第一次」
當孩子開始學習語言、走路、有了自我主張—本書將告訴你這些行為是如何發展、小孩會有什麼反應,你將更明白怎樣喜悅面對小寶貝的心智成長。
透過書中小小主人翁“雅典娜”的行為舉止,作者將讓每位父母看懂「0到3歲的學習進行式」:
  * 雅典娜說:「當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每天都是好天氣。」
  →人的「記憶中心」兩歲半才開始運行,之前發生過的事情應該毫無印象,那為何她會這樣說呢?
  *「你確定刷過牙了?」雅典娜:「我告訴你好多次,我刷過牙了。」
  →在兩歲九個月的年紀,已經知道文字擁有強大的影響力,能將某種觀念、想法深植其他人心中。換句話說,她知道如何說謊。
  * 她一歲生日前,我們要她把手上的木湯匙拿來「梳頭髮」,她很聽話的回應這項要求。
  →許多小孩在一歲時,就會出現第一次的「想像」。
本書特色
*第一本發展心理學家寫的教養研究書,揭開「三歲前可愛背後的真相」:
  — 四個月大嬰兒目不轉睛地看著你們,不是真的認得你們
  那是遲鈍視覺還未上軌道的反應,他其實只能辨別臉上三團黑洞:眼睛與鼻子。
  —新生兒做出眼睛微張及轉頭的動作時,別誤會他的意思
  他只是在尋找母親的乳頭,他想傳達的是飢餓而非快樂。
  —當十四個月大的小嬰孩指的兔子說「熊熊」時,不是他不聰明
  這是學習過程中單純的應用錯誤罷了。
  —玩耍時只會持續某個動作,別以為那就是他的喜好
  嬰幼兒的執行功能還未發展完全,所以很容易重複某個簡單的動作。
*用故事說的科學教養觀念,讓父母一探孩子0到3歲的人生秘境。


















 
 
 
 
 
 
 
 
 
 


                                                                                        